用专业眼光研究旅游,以创新理念发展旅游,广东省旅游发展研究中心与社会各界共同创造成功的旅游目的地!
我中心近期业务情况以及已往规划项目的后续报道
我中心进行规划设计的旅游景区度假区名单
我中心的技术团队主要专家成员简介
刊载我中心专业研究文章。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或本网
转载公众媒体上与我中心相关的报道
我中心资质、法人等证书及单位所在位置的详细介绍
我中心与近30家广东省代表性旅游企业具有紧密的联系,形成了市场研究网络,对旅游市场动向能够及时准确的把握
国家颁布的有关旅游规划、旅游景区发展等方面的法规法则
旅游研究

陈南江:广东“五一长假”方案是为响应民意

经济观察报 2009-3-30

 

编者按:3月25日,广东省人民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公布“五一”放假方案,成为全国首先推出 “五一”放假7天方案的省级行政区。就在广东“五一”放假方案出台两天后,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知,要求今年各地需严格执行国家法定节假日办法,不能擅自更改。广东省政府办公厅27日转发通知,不再进行调休。 日前,广东省旅游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总规划师陈南江接受了经济观察报的采访,解释制订“五一”放假方案的初衷。
  陈南江广东省旅游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总规划师)
  广东要先行先试
  经济观察报:广东省正式公布“五一”7天长假方案,这样做是基于什么样的考量?
  陈南江:推出“广东版”的“五一”7天长假方案,主要目的在于响应民意。2008年取消“五一”长假的效果证明,取消是一个轻率的决定。在相关决策部门尚未纠正的情况下,广东应该先行先试。
  经济观察报: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长假效应对广东拉动消费和内需究竟有多大作用?
  陈南江:根据我们掌握的情况,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大众越来越注重生活质量,旅游就是提高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方式,而其中最大的制约就是时间。
  目前休假制度由周末、带薪休假和长假构成,周末只能满足400公里之内的旅游需求,还往往因此不能好好休息。带薪休假难以解决在不同单位的家庭成员同时出游的需求。只有长假能够满足家庭长途出游的需求,较好地解决出游与休息之间的矛盾。
  不久前,尼尔森公司对中国大陆居民的出行意愿做过调查。结果显示,53%的中国大陆居民表示愿意在春节出游,比往年上升10%。尽管经济下滑,但是49%的大陆居民回答基本没有影响他们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36%选择稍微近一点的,5%的反而会选择更加远一点的目的地。
  这么多人在春节长假愿意选择更远一点的旅游目的地,可以说与 “五一”长假被取消是有密切关系的。
  事实上,国际金融风暴对于国内的影响现在还很有限,人民币升值反而带来出境旅游费用下降,加上各地旅游行业推出的优惠措施,长假效应应当十分显著。
  总体而言,恢复“五一”长假,对广东拉动消费和内需的作用是有限的,主要受惠行业是旅游业、商业、娱乐业、交通运输业。
  经济观察报:我们都知道此前长假带来的种种弊端,恢复“五一”长假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陈南江:无可讳言,在过去一年三个长假期中,中国庞大的人口必然导致一些热门景点超负荷运营,不能很好地提供服务,这个是十分自然的结果。
  我们认为,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在于协调。
  游客应自觉地学会分流,到更加多元化的地方,例如一些还没有怎么开发的乡村和森林公园。
  一些热门旅游景区也应加大调控能力。这个问题就类似商场,商场在促销活动期间也是人头攒动,水泄不通,但是你不能因此要求商场不搞促销。只要安全可以保证,消费环境下降其实是在大家预期之中的,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可以容忍的。
  经济观察报:根据你掌握的情况,广东作为旅游目的地所接待的客人中,长线游客和短线游客是一个什么样的比例?上述客源结构对诸如 “五一”长假这样的假期有何影响?
  陈南江:广东作为目的地市场,主要客流是外地商务游客和周边城市休闲度假的游客,长途观光游客所占比重很小。在全国最受欢迎的10个旅游目的地中,广东无一上榜。另外,广东作为南方省份,避寒市场有一定的规模,仅次于海南。由于广东流动人口庞大,探亲旅游市场也比较有规模。这样的一个客源结构,导致周末和节假日中,城市酒店比较萧条(因为商务客源消失),郊区度假型酒店生意兴隆。
  实行“五一”长假,首先对于广东省内的休闲度假市场和探亲旅游市场会有促进。此外,由于毗邻港澳,还可以繁荣粤港澳旅游市场。

发展旅游产业不是主要目的
  经济观察报:不久前,广东省政府出台了 《关于试行广东省国民旅游休闲计划的若干意见》,恢复“五一”长假与此计划有无关联?
  陈南江:应该说国民旅游计划的实施,与休假制度的改革和优化关系密切,恢复“五一”长假,也是为了更好地推行国民旅游计划。
  国民旅游计划政策在广东已经酝酿近10年。这一政策的推出,是借鉴日本等国的经验,不能简单地理解为金融危机下的救市、拉动内需之举,两者仅只是在时间上的巧合。金融危机对于广东旅游业最大的冲击在于入境旅游和商务酒店,这些不是国民旅游计划能够有帮助的。
  推行国民旅游计划的动机主要是精神文明建设,而不是物质文明建设。不要狭隘地理解为拉动旅游,发展经济。它客观地起到发展旅游产业的效果,但那不是主要目的。
  一般来看,国民旅游计划分为学生、企业和机关职员三个主体,学生是国民旅游计划的最主要部分。国民旅游计划的目的,主要是修学旅游,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企业和机关的带薪休奖励假旅游是次要的。近期的工作重点,应当是大力发展修学旅游。
  和其他政策一样,国民旅游计划政策的出台,需要很多的具体配套政策支持。如企业的奖励旅游需要税务部门支持,可以采取类似餐费的处理办法,即营业额的一定比例之内可以列入成本,在税前列支。或者按照职工人数,人均每年若干金额之内,凭借旅游相关发票列支。对于机关的公费旅游的问题,完全可以通过限制人均金额来解决。
  至于修学旅游,各个学校不能因为“怕出事”而消极抵制,应当本着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立场,积极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应当把修学旅游作为一门课程,在学费里面包含这一内容。也可以借鉴日韩修学游的旅费筹措之法:在学生入学时就开始以每月储蓄的方式积攒,这样,大多数普通家庭都能承受孩子的修学游。
  总之,国民旅游计划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产物,我们绝大多数人都将受益。它必将从发达城市和地区逐步普及到全国,实施过程中,也将逐步完善。我们要积极支持它的实施,共同完善这一制度,而如何推进农民、私人企业员工旅游计划的问题,还有待大家一起研究解决。
  经济观察报:旅游产业在广东经济格局中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地位?广东省大致有一个什么样的规划?
  陈南江:广东旅游业2008年总产值是2641亿,根据前几年做过的一个测算,其中增加值大致是1100亿元左右,在广东的GDP总量中,只占3%。毕竟,广东是一个制造业和对外贸易、商业金融服务业十分发达的省份。
  当然,我们衡量一个产业的地位,不能简单地看它所占的份额,要看它的综合作用。旅游业是一个全面带动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动力产业”,是全面优化发达地区人居环境、招商引资环境和企业发展环境的“环境产业”,因此,各地政府重视发展旅游业也就可以理解。
  广东省政府近年对于旅游业可以说是高度重视,通过与国家旅游局签订《局省合作框架协议》,建设“中国旅游综合改革示范区”,推进“国民旅游休闲计划”,增加旅游扶贫专项资金,举办“广东开放论坛”和“广东旅游文化节”等。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方案中,对于旅游业也起草了专门的报告。
  经济观察报:广东旅游产业在国内属于什么水平?与欧美成熟市场国家的情况相比,存在那些差距?
  陈南江:在总量上,广东省一直处于中国旅游最前列,规模最大,占全国的五分之一。广东省之所以能够长期占据前列,重要的因素是商务会展客流庞大,内部消费能力很强,加之又靠近港澳台。
  在质量上,广东在温泉、高尔夫、主题公园方面占据全国最前列的水平,但是在海滨度假方面远远不及海南,乡村旅游方面不及四川和浙江,都市旅游方面则不及上海和北京。

  与欧美成熟国家相比,广东在三个方面差距很大。一是旅游大环境。入境手续繁琐,外汇兑换不便,电视节目的外语频道基本没有,旅游信息资料和网站的多语言版本缺乏。二是景点环境良好,但是城乡环境较差,污染比较严重,水和空气、治安等问题让外国游客难以满意。三是卫生条件较差,特别是公共厕所,其管理水平尚难尽如人意。


友情链接
   | | |
中心近照


中心团队

联系电话

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版权所有:广东省旅游发展研究中心 联系我们吧 支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Top
中文域名:广东省旅游发展研究中心.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