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专业眼光研究旅游,以创新理念发展旅游,广东省旅游发展研究中心与社会各界共同创造成功的旅游目的地!
我中心近期业务情况以及已往规划项目的后续报道
我中心进行规划设计的旅游景区度假区名单
我中心的技术团队主要专家成员简介
刊载我中心专业研究文章。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或本网
转载公众媒体上与我中心相关的报道
我中心资质、法人等证书及单位所在位置的详细介绍
我中心与近30家广东省代表性旅游企业具有紧密的联系,形成了市场研究网络,对旅游市场动向能够及时准确的把握
国家颁布的有关旅游规划、旅游景区发展等方面的法规法则
旅游研究

九江城郊游飞入寻常百姓家---庐山区旅游业发展纪实

中共九江市委、九江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2009-4-9

http://www.jiujiang.gov.cn/xczh/200904/t20090409_114835.htm

 

庐山区地处城郊,因环抱匡庐奇秀而得名,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改革开放以来,庐山区旅游业在政府主导下,实现了由“养在深闺人未识”到“飞入寻常百姓家”的跨越。2008年,全区旅游接待境内外游客154.2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0.55亿元,分别是1996年全年的11倍和4倍,迅速发展成为全区第三产业的支柱产业,成为带动全区经济发展的后起之秀。
  社会投资旅游业风生水起

如今,每逢闲暇,呼朋引伴,相约旅行,旅游像衣食住行一样,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件平常事。然而,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却是另一番景象。据庐山区有关旅游专家介绍,当时旅游主要以政府外事接待为主,并不存在旅游产业,旅游业的兴起,来源于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和经济条件的好转。市民海光生回忆说:“那时的人们忙于生计,精神文化生活匮乏,旅游就是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留张影。”

1991年12月,海会镇借鉴沿海城市发展旅游的经验,成立了庐山三叠泉旅游服务公司,开始开发三叠泉风景区,并以收取门票赚取利润,几年下来,年收入达110万元,这在当时让很多人感觉不可思议,吸引了很多人目光,这也成为了历史上庐山区旅游业赚得的第一桶金。

上世纪90年代末,庐山区委、区政府提出“旅游兴区”和“打好庐山牌”的旅游业发展战略思路,大力鼓励发展旅游业,拉开了旅游资源开发的大幕。1996年,庐山区旅游局正式挂牌成立,这为全区旅游市场规范运行、科学运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碧龙潭、石门涧、剪刀峡、莲花洞、马尾水等景区先后拉开开发架势,全区旅游业迎来了开发浪潮,旅游产品也不断丰富。据了解,三叠泉、石门涧、东林寺等景点,十年来累计投入资金6000余万元,不断完善景区基础服务设施,提升景区文化内涵。“不到三叠泉,不算庐山客”、“庐山第一景——石门涧”、“东林寺——净土宗发祥地”等品牌形象已深入人心,同时,很多旅游产品也随之走出“深闺”,步入寻常百姓家。在旅游观光的带动下,全区旅游配套设施也不断完善,逐渐形成了“吃、住、行、娱”一体的旅游服务网络。目前,全区累计投入1.4亿元,建设有70余家宾馆饭店,其中星级宾馆10家,有四星级4家,提供床位数1800余张。
  政府主导 产业体系日趋完善

庐山区因环抱匡庐奇秀而得名,在我国以名山命名的城区并不多,这本身就是一块优势天成的金字招牌。如何将这块招牌擦亮,使之不断扩大知名度,提升庐山区旅游品位,成为庐山区旅游部门和景区思考的问题。2003年,庐山区政府聘请了中国人民大学区域经济研究所编制了庐山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根据资源条件和市场需求,不断调整旅游产品结构,从打造旅游景区特色入手,打造全区旅游新的增长点。

目前,庐山区逐步发展形成了以三叠泉、碧龙潭、石门涧为依托的自然山水观光游;以莲花洞森林公园、马祖山森林公园为依托的生态游;以东西林寺、铁佛寺为依托的佛教文化游;以三叠泉漂流、东林大峡谷漂流为主的运动休闲游等多类型的旅游产品格局,一改以往旅游产品单一的局面。进入新世纪,全国遍吹乡俗风、休闲游时,庐山区抓住了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大力发展“农家乐”产业,在“特”和“土”字上做文章,“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为主题的城郊农家乐异军突起。

目前,庐山区“农家乐”已形成的三个系列,即莲花系列、赛阳系列、威家系列。全区从事农家乐的经营户达190余家,从业人员千余人,年接待游客达10万人次。其中,以毫厘酒家、海龙山庄、紫藤山庄、山水情怀、三碗饭农家乐为龙头的各类农家乐山庄、农家旅馆已达到40余家,特色饮食为主的农家乐品牌,成为了庐山区对外的一张“名片”。
  项目引领 打响文化旅游战

旅游业是朝阳产业,也是无烟工业,走向产业化是必经之路。庐山区在旅游景区和景点建设上,依靠龙头产业和项目带动,推进旅游事业的发展。据庐山区旅游局局长章群介绍,在今后的旅游发展中,庐山区将进一步推动旅游文化项目建设,打造旅游形象品牌,策划旅游线路品牌,完善旅游环境品牌三个方面,构建庐山区旅游品牌体系,提升庐山区旅游的整体形象。同时,以庐山北门下迁为契机,庐山区在威家镇打造庐山旅游饮食文化城项目已经破土动工。该项目投资1亿元,占地约46亩,将建成集庐山特色餐饮、土特产购物、运动休闲、娱乐、度假为一体的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及体现丰富文化底蕴的新型旅游项目。

据了解,截至2008年12月末,庐山区在建、建成文化旅游项目11个,总投资额达133亿元。其中包括莲花映日荷花文化旅游度假中心项目、庐山旅游商贸中心项目、德湖运动休闲山庄项目、庐山特色旅游饮食文化城项目、年丰百果农业观光旅游项目等。其中,新疆华凌集团投资114亿元的中国华凌(庐山)国际旅游商贸港项目,这是目前全市引进的投资额最大的一个项目。同时,庐山区还投资120多万元,邀请了广东省旅游发展研究中心,编制了威家镇及周边近16平方公里的《庐山——鄱阳湖生态旅游示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该规划将以中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和世界文化遗产——庐山为依托,以人文养生为主题,提出“山水诗境、养生胜地”的理念,将威家镇及周边16平方公里打造成集休闲、娱乐、养生、度假于一体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5A级旅游区。

在一系列大项目的引领下,庐山区旅游业将实现新的跨越,逐渐形成休闲、观光、特色文化为一体的旅游特色体系,旅游产业化将不再遥远。(九江日报 张海岩 记者 孔凡超)


友情链接
   | | |
中心近照


中心团队

联系电话

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版权所有:广东省旅游发展研究中心 联系我们吧 支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Top
中文域名:广东省旅游发展研究中心.中国